今天是北京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生效的第二天。受不利扩散条件影响,京津冀区域发生了一次持续性区域污染过程,北京及周边地区PM2.5浓度明显上升,其中10月31日0时至11月1日21时,北京市累计轻度及以上污染已达40小时。
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田贺忠表示,10月31日凌晨至上午,受东部高压影响,京津冀中东部空气质量为优良水平;中午前后,处于均压场作用,区域偏南风为主,受此影响,集中在河北南部、山东及河南交界处的污染带向北推进,傍晚污染覆盖京津冀大部分区域,以中重度污染水平为主;31日入夜至11月1日早间,京津冀区域中部持续偏西风,污染气团向东推移,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,北京市整体PM2.5浓度开始下降,但高压系统作用时间较短,上午地面转偏东风,污染回流,辐合在北京南部,全市PM2.5浓度维持在3级轻度污染水平。
对于此次污染的成因,田贺忠分析,持续弱气压场、偏南风、高饱和湿度、强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,叠加区域污染长距离传输和本地积累,这是导致北京浓度快速抬升的原因。
具体来说,从气象条件看,近日地面以偏南风为主,湿度持续偏高,虽在每日早间存在高压扰动影响,但系统强度较弱,清除能力有限,在污染范围较大的情况下,更易发生污染传输与辐合。加之每日入夜后湿度明显上升,偏静稳,更易导致污染物的二次转化。
从来源来看,为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,区域传输叠加本地积累形成,PM2.5组分分析结果显示,10月31日至11月1日,PM2.5组分中SNA(二次无机气溶胶)占比维持在6成左右,尤其是峰值时段首要组分硝酸盐占比40%,污染过程期间区域NOX(氮氧化物)、VOCS(挥发性有机物)等前体物的减排是关键。
根据预测预报,11月2日,受低压控制、偏西南风、高湿度等不利扩散条件影响,预计京城空气质量为4级中度污染;11月3日,随着冷空气到来,北京市空气质量将恢复至良好水平。
记者:骆倩雯